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

趕緊逃離加拿大的9大理由

  2012年10月來加,來來回回轉眼快兩年了,終于決定離開。爲什麽放棄移民?寫點兒小結,算是個人曆史記錄。

  我想,70-80年代,香港外國巨大的物質差距,被灌輸了國外很好的觀點,然後帶著這個觀點長大,對國外有些憧憬,有些幻想,是一個小小的心結吧。

我比我的同學們晚十多年實踐這個心結,在過去一年多的加國居留中,感覺這個地方並沒有那麽的美好,國外的生活也就那麽回事兒,看到了民主社會獨有的“無奈”社會現象,也體驗了移民文化衝突。此外,這決定也與香港深圳發展日新月異有關。深圳和中國發展的光環,已經使加國護照黯然失色。

  ————爲什麽決定離開?

  辦公室裏黑的,白的,一胳膊毛的,各種人形生物落入視野,英語叽裏哌啦的趟進耳朵。我坐在這裏,但我不屬于這裏,我與他們不同。各色人等每天Hi來Hi去,左一個how are you,右一個how are you,balabala一陣子,笑容雖然在臉上,但總覺得自己與他們是不同的,沒有太多交流的欲望。道不同不相爲謀,文化不同不相深交,你知道英女王養什麽狗,我知道泰山在中國的意義。你講英文如同喝水那麽自然,我講中文如同清晨的呼吸那麽惬意。

  作爲技術移民,生存問題好解決,無論是直接找到好工作還是到學校回爐後再工作。可是,這地兒是英國人的文化,你英語講的再好,更順暢的還是中文;你收入再高,你祖上也不是英國人。

  有人要說了,我在這裏是爲了孩子。注意從小在這裏學習,與長大後留學是完全不同的概念。從小在這裏上學受教育,就是將後代歸化加拿大。從小唱女王萬歲?歸化英國文化?見到女王興奮不已?可這還咋傳承自己的文化?咱有更精彩的曆史吧。對于中國人來說,放棄了中文授課的教育,將中文當外語學習的教育,永遠不可能是好的教育。爲了學習輕松點,從小放棄中文環境,這完全是本末倒置。再說到繁衍,杞人憂天一下,萬一小孩以後找個老外結婚,生個白的黑的多毛娃,後代長得與自己完全不同,這太別扭了!我相信人生的意義在于繁衍和傳承文化,所以咱不願後代從小在這裏長大。

  在這地兒肯定不會有歸屬感,不如早點兒走人,安安心心在中國呆著,深圳,不比溫哥華差。從大義上說,咱也是回國建設自己的祖國,親朋好友所在的中國。

  所以咱撤退了。

  移民永恒的話題:中國和加國哪個好?

  南方長荔枝,若移植到北方,能長樹枝就非常好了。不是南方比北方好,而是荔枝的基因只匹配南方的環境。每個人,都有能讓自己舒適的固定程序,這些如同荔枝樹的特定基因,只有在特定的環境,才會舒適成長。不同的人,情況不一樣,與之匹配的環境也不同,所以具體到每個人,哪個國家更好,那個國家更舒適?答案並非唯一,或者沒有答案。當然,共識也有一些,例如加國人口少樹多環境保護好;中國人多熱鬧事業機會多。

  共識不寫了,作爲個體來說,我更加喜歡中國。下面寫寫這一年多感受到的加拿大社會負面印象,宏觀層面的,多是民主社會特有的毛病。

  1、加國社會是一潭熱鬧的死水

  在加國,同一個崗位,工資十年幾乎不變。很多人出國前沒有意識到這點,比如本人在國內,十年收入翻了十倍不止,而這裏,一年加薪2.9%還被羨慕。但我不是吐槽這種平靜,那種混吃等死的平靜,咱吐槽其它的。知道布朗運動吧?一杯水放面前,看不見水波,水沒動嗎?實際上水分子在裏面歡騰著呢,可大家運動方向不同,宏觀上貌似靜止,難以看到改變。這就是熱鬧的死水。

  加國各種工會,各種宗教團體,各種社區團體,各種黨派,就像一個個水分子,依據自己的利益,朝不同方向運動。負責協調工作的從政者永遠關注當下的選票而非未來的選票,所以在各團體利益發生矛盾時,永遠不會去真正平衡大衆的長期利益與短期利益,于是大家角力到平衡,平衡的結果可能是誰也動彈不得。

  上述說法太寫意,問個具體的問題:多倫多交通夠堵吧,你們認爲這個問題能解決嗎?我看是解決不了,別指望能用上新的高速,別指望修出高架,別指望新建地鐵。堵吧,多倫多只會越來越堵,五年十年後大家都要堵瘋的時候,政客們會來拯救大家的。注意不是部分人堵瘋的時候,而是大家都賭堵瘋的時候。

  海灣河水遍布各區,將大溫哥華分割成片,現況是交通並不發達,可溫哥華一年才能休幾座橋?中國僅修一條宜巴高速,就能架起橋梁138座,這事兒若放加拿大,難度人類與登陸火星差不多吧。爲什麽,沒錢,大基建就得加稅,咱的稅率已經夠高了,“萬稅之國”的帽子都有了,加稅咋行?那麽先借錢,然後收費還貸行不?不行!別人家門口的橋不收費,憑啥我家門口這座橋就要收費?咱一樣也交稅啊。有錢?有錢也不行,當地居民說了,修了橋,交通方便了,會住進更多的人,咱不喜歡。所以你們就天天在路上堵吧,這麽堵還往我這兒跑,怨你自個兒腦袋不好使,別怨我不讓修。看,怎麽著你都沒法修。

  這就是博弈,各團體間的博弈,博弈的結果是動彈不得。

  任何一個行動,都能得到一些選票,但同時也失去一些選票;而不做任何動作,將矛盾轉移到群衆中,“一些人不願意修,不是我的錯,我已經努力過了,可憐可憐吧,繼續投我的票”,反倒可以多得到一些票。

  這兒征集意見,那兒征集意見,多熱鬧啊,可最終人們都在橋上路上堵著呢,死水一潭。

  2、加國利益格局已經穩定,中産=驢子+窮人

  出國前一直以爲國外的中産是小富人群,銀行裏有存款,日子過的雖不奢侈但也相當的從容。多少收入算中産?各位自行判斷:2013年加國人均年收入3.9萬,年收入前10%的人數出來,他們平均收入8萬(沒想到我這個收入還是前10%,不知道該高興還是歎息)。可實際上,中産收入扣了稅等後拿到手的只有6-7成。沒房算什麽中産?所以中産總要買房的,買房就得貸款。每月要還貸,還得交房産稅,汽車保險/油開銷等等,所剩無幾,形同月光族,就是窮人一枚。

  此外,工資年度漲幅一般只有2-3%,即中産收入數十年不會大幅增加。不漲工資無存款,就必須老老實實做二三十年房奴,期間如果失業,各種賬單等著付,壓力就超大,所以中産只有像驢子一樣不停的幹活,存夠錢每年旅遊一趟就是中産唯一的追求。

  如果你在國內有個自己的房子,有個腦力工作,盡管你是月光族,恭喜你,按照加國標准,你是中産了。而且加國中産還特羨慕你,因爲你不用拿稅後工資的一成去交房産稅。

  中産工資20%-30%交稅,稅後工資的約10%再付房産稅,購物再支付約12%的消費稅,也就是說全社會40-50%的中産收入,以稅收的形式上繳給了政府,如同佃戶每月向地主交租,然後留下本月口糧。

  所以政府是最有錢的人,坐擁40%的社會收入,更重要的是,他是花這筆錢的人,他是商人最大的客戶。這些錢在政府的支配下,流向一個個成熟的管道,管道的另外一端是醫療體系,教育體系,基建,社團,公司等等。這錢花的是否合理?沒人知道。浪費是另一種貪汙,只不過利益輸送更加隱蔽更加安全穩定。我看到公園有造價超過一萬加幣的戶外遮陽傘(中國也就兩千人民幣一個吧);造價10億加幣但不可用的安省健康IT系統,等等。現況是,政府會告訴你,這錢用哪兒了,但你永遠不知道是否值得花這麽多錢。

  管道那端的不同體系,也是不同的利益集團,集團內外博弈,已經達到穩定的狀態,有多少管道,每個管道分多少,已經確定,因爲已經擠不出一分錢來修橋梁。中産在其中的角色,就是當好驢子,不斷的産出,維持這些管道的運轉。

  中産這種一輩子當驢(67歲才能退休),必須不停工作否則生活品質就會大幅下降的現象,時常讓我以爲政府專家從宏觀角度計算過,佃戶交多少租子,來年不會餓死,也不會有錢購買土地,必須幹佃戶一輩子。

  中産有沒有怨氣?現況是歡呼免費醫療的中産,忘記了自己在交稅;而交稅的時候,想著這稅非交不可,還好有余糧生活。再說了,很多中産,也是從管道中獲得收入。抱怨?抱怨有啥用?

  所以,在加拿大當中産,只是一頭有草吃的窮驢,還得一輩子驢。

  記住,國外的“中産”,就是“窮人”這個詞兒的馬甲。

  3、尋遍加拿大沒有一個氣候好的地方

  看著加拿大的地圖,找不出一個氣候好的地方,到處都是極端氣候。幾乎占全國半數人口的安大略,半年冬天,數個月得呆在室內;新興城市卡加裏,今年五月還在飛大雪,六月卻滿樹綠枝,可十月又得開始飛大雪;有人要說了,溫哥華好啊,冬天不冷。是的,溫哥華的冬天不冷,這是加拿大冬天唯一不冷的區域。可是,他有連續半年陰雨天,注意是連續!是半年!陰天!冬日更是黑雲層層覆蓋恍若在拍災難片,偶爾露個太陽全城歡呼。這半年樹枝上,直面天空的草地上,處處見摩絲—一種是喜陰生長在潮濕環境的植物。

  不過,如果你喜歡抑郁灰淡的情調,來溫哥華吧,分量十足的半年憂郁期。

  4、加拿大是一個架構在鼓勵自私基礎上的社會

  加國人保護野生動物,包括熊。可是,如果一頭熊攻擊過人,那麽政府一定會盡力找到那頭熊,殺死它。我保護你,但我是不可侵犯的,你我的利益並非平等的。

  爲了漲工資,BC全省教師又開始了數年一度的罷工,到現在還沒結束,學期末沒老師上課,學生都呆家裏,當下沒人知道暑假後學校是否有老師。這種公共事務人員的罷工,在加國非常常見。他們不關心給社會造成多大損失,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利益,只會拿著自己的業務要挾社會,盡管在很多人看來,他們的薪資待遇已經讓人羨慕。

  我理解,加國的邏輯是,人人聚焦自己的利益,那麽社會利益就得到了保證。可現實是,老師罷工,學生家長的利益丟失了,得請假在家看小孩;小孩的利益丟失了,沒人給他們講課。

  表面上,加國有各種慈善行動,各種有愛。但是,就像對待熊的態度,我永遠是絕對的第一位,我們不是對等的,任何人,任何一個崗位都是如此態度。

  5、加國政府是沒有誠信的政府

  這國家移民政策朝令夕改。你根據今天看到的約定,勾畫出一副景象,按照這約定做了各項動作計劃,他明天能將約定全部推翻不認賬。這個特點很多人多人體會到了,不多寫。

  6、加國是可以合法以多欺少的社會

  新鮮出爐的C-24法案給出,在某些條件下,加國的公民權可以被剝奪。我想,公民若違法,可以關監獄,公民權怎麽能夠被剝奪呢?可2014年制定的法律,就能有這樣的條款。

  久遠一點的,有排華法案。

  當前的,還有越來越苛刻的居留權和入籍規則,完全是在壓迫沒有公民權力但同樣納稅的綠卡居民。

  這些不合理的法案,都能程序化的通過。這裏面有個很重要的機制,就是少數服從多數。可是,多數人的觀點,只代表多數人的利益,他不代表道德,不代表正義,只代表利益。于是,少數人的利益可以被合法的剝奪。被剝奪了公民權,別喊冤,因爲這是法律規定的;也沒地兒喊冤,咱加國是法制社會,一切以法律條款爲准,況且此法案還規定,被剝奪公民權的人沒有任何申述權。

  這是加國的以多欺少機制:立法,執法。

  雖然法律條款在多數時候,都以正義的形象出現,但是,民主社會的法律,並不代表正義與道德,它本質上只是多數人的意志與利益的反應,這是由法案産生的程序決定的。法律條款是人定的,設立條款的人,都有自己的利益立場。加拿大就是一個以講利益爲根基的社會,只有低層次的是否守法與不守法的概念,高層次的正義與道德觀念非常弱化。對比來看,老祖宗以商人逐利而輕商,推行仁德,是很有道理的。

  法制社會就一定好嗎?被合法但不公平剝奪了權力的人,最多也就獲得幾十年或百年後遲來的道歉。此時,我覺得中國的信訪制度成了優點。

  我的理解:民主社會的少數服從多數,以及表面上權力的分割,只是一套管理體系,他無關正義/非正義,道德/非道德。就像武器,可以用于救人,但也可以用于殺人,武器本身沒有正義與非正義的屬性。所以,別幻想民主社會一定是公平,正義的,別對這體系賦予太多的泡沫,看到這個社會很過分的剝奪部分人的權益時,也別驚訝。因爲他僅僅是少數服從多數的體系,而非錯誤服從正確的體系,並非宣揚仁義的體系。

  有人問多數人的選擇錯了怎麽辦?這個簡單,現況是,若幹年後,政府出面口頭倒個歉,然後往事就算一筆勾銷了。排華法案,土著寄宿學校都是現成的例子,扯遠一點,德國人不也這麽幹的麽。

  啰嗦一點:在這個機制下,政府一定會關注民衆的族群結構,主要是人數。因爲他需要提前評估,若利益之爭涉及族群時,誰會成爲少數。

  7、加國社會極度消極而中國的社會積極進取

  制度怎麽樣,我們如何選擇,這個話題可以寫很長,要扁民主制度,也可以扁很長,本帖只是告別貼,略記錄當前的認知,如下。

  社會制度是社會的行爲規範的集合,是人的社會行爲的抽象,而人的社會行爲受經濟水平和傳統文化思維的影響,所以社會制度是文化與經濟狀態的體現;社會制度也以法律的形式強制規範人的社會行爲,所以社會制度也主動的影響文化與經濟。

  我不研究這個,給社會制度下定義可能不准確,但有一點非常肯定:社會制度源于這個社會本身,是社會的一部分,是抽象出的社會行爲規則,是文化和經濟的體現,他是社會的骨,社會的血脈,他不是單獨存在于外的衣服,想換就能換。只有最和諧/匹配的制度,沒有最優秀/單獨存在的制度,這與“南方長荔枝,北方長樹枝”是一個道理,經濟與文化,就是社會制度的土壤。

  安省黨魁賈斯汀羨慕中國的高效,國內五分羨慕加國的“選票”,可我說,北方別種荔枝,南方別種蘋果。羨慕羨慕對方,過個眼瘾可以,要真的去套用對方的東西,傷筋動骨可能得幾十年,結果還未必好。

  地球上國家很多,不只你一家。你病幾十年,自然又挨打百年。這事兒在中國近代史上發生過,各位以其去討論抗戰期間國共各幹掉多少鬼子,不如好好討論爲啥西方一戰打爛後,建設,又能熱熱鬧鬧開二戰的時候,中國士兵卻連雙鞋子都沒有。那二十年中國在幹什麽?我查了下,原來都在民主救國呢,諷刺吧,主觀意願是社會進步,實際結果是社會混亂一貧如洗的大退步(真是步子大了容易扯著蛋)。

  晚清民國初,拿著西方一套,用于中國,然後蛋疼了半個世紀不止,是拿來主義行不通的史實例證。有制度好于沒制度,不管什麽制度,都遠遠遠遠的好于混亂的社會。過去三十多年是中國近代史上罕有的不混亂的三十年,惜福吧各位。穩妥的基于現況,優化自己的土地,結出更多荔枝蘋果才是王道。

  再說了,中國權力體系是開放的體系,你要是對公務員不滿,你可以加入他,改進他。加入體系後,你不必刻意去改變別人,謹守你自己的初衷,謹守你的純真就可以了。

  我們經常抱怨社會,抱怨他人,將一切負面歸罪于他人。例如文革,很多人歸罪于領袖,卻從不想想作出那種極端動作的百姓,他們有沒有罪?每個人都抱怨工廠汙染環境,可你爲保護環境做過什麽?今天是不是又多用了三個塑料袋兒?只有每個人都反省自己的問題,而不是尋找他人做替罪羊,社會才能真正進步。

  “公共事物應積極進取”。中國屬于大政府,政府有強有力的主導權,沒錢也能借到錢修路修橋;加國是小政府,一切按部就班,沒錢就不修,大家都忍,哪天都忍不住了,好吧,咱們下年加稅(都受夠了,沒人反對加稅了),把這路橋修了,這麽一趟程序下來,十年過去了。我頑固的認爲,多數普通大衆忙于一日三餐,眼界十分有限,只空有力量,而無長遠的眼光,加上人性本懶和自私,所以靠普通大衆來決策,只有等火燒屁股開始疼了才能有結果。因此公共事物的決策,不應過多受非專業人士的影響。

  但是在加國,決策不但受大衆影響,更爲不幸的是他很可能只受少數普通人影響。爲什麽說少數?相比于“得到”選票,政客更關注“失去”選票,不做,可能啥事兒沒有;做了,會失去部分選票,此時當然選擇不做。這現象導致針對一個公共事物,潛規則是否決票的權重大大高于贊成票。

  所以在公共事務方面,加國有時候淪爲一否決制,這種體系裏面,做點兒事情是很難的。寫到這裏,有人可能反問,少數人真的有這麽大權力嗎?爲啥政府可以拿數百億加元買軍艦,卻沒錢修一座橋?我沒有查詢過買軍艦的決策過程,我不能回答,所以說我上面的描述僅僅是針對普通公共事務,例如修個橋,修個路,建個地鐵啥的。

  大政府+專業人士,可以保住快速的做正確的事情。而小政府+准專業人士,就是一潭熱鬧的死水。此外,前面提到少數人可以被欺壓,這裏又提到少數人可以做否決。矛盾麽?不,因爲決策權不在百姓手裏,民衆可以提意見,但決策者只根據自己利益做決策,所以結果不一。

  所以相較而言,中國體制更加的積極進取,而加國體制更加消極守成。中國充滿希望;而加國充滿無望。

  8、加國社會是帶病毒生長的社會

  在加拿大能發現各種奇怪現象堂而皇之的存在,比如“賣淫合法,嫖客有罪”;比如小學中學生可以自己選定性別;比如hastings大街詭異的吸毒人群;比如光屁股路雞雞遊行;還有所謂宗教自由下的邪教等等。有人歡呼這是自由,可我覺得很多現象是披著自由外衣茁壯成長的病毒。在某種程度上,這是一個失控的社會。

  雖然當下還看不到很危險的局面,但是打著自由的旗號,會不斷新生各種病毒,而且各種病毒會繼續成長。是否有一天,這個社會將陷入明顯的病態?這個可能性完全有。或許當今加國的高稅,懶惰,入不敷出,就已經是病態?中國的體系,即使被感染,那也是細菌,可以高效解決,加拿大的感染,來自于其認可的社會基本規則,屬于病毒,沒法兒清除。

  9、完全不靠譜的醫療系統

  醫療雖然不算社會宏觀大面兒,但也是重要的一面,值得關注,所以還是擰出來專門批一頓。

  急症平均等待時間三小時,有人胃疼,三小時沒輪上,輪上看時已經不怎麽疼了;醫生覺得你不會馬上完蛋,貴點兒的檢查可能等很久,例如有人等8個月做CT的經曆;還有人胃部不適待轉專科醫生檢查,排在四個月後。很多人樂于宣傳這個系統的“免費”,對“奇慢”裝作沒看見。

  這麽一個爛系統,仍然有很多人大唱贊歌,主要是看上兩點:

  “免費”:雖然不住院時,需要自掏藥費,好歹醫生出診是免費的。可是,即便是這種有條件的免費,在其背後,都有政府給醫療機構付賬,例如醫生的出診費。政府的錢哪兒來的,稅收。所以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。

  “平等”:就算你是總理/富豪,在加國看病也得跟老百姓一樣排隊。加國沒有私立醫院,據傳是人們不願意,因爲擔心私立醫院搶走公立醫院的資源,使得小民得不到好的醫療服務。于是公立奇慢,私立無門,所以有錢的話,要麽回國看病,要麽去美國看,否則就一起等啊等啊等啊等。

  醫療最重要的不是平等,也不是免費,而是及時。加國這奇慢的醫療系統,有錢無錢大家一起帶病等待的系統,與人人平等人人挨餓何其相似,完全不靠譜。

  一些朋友建議我堅持堅持,保留身份,在此感謝好意。但是,看到很多這種來來回回的朋友,迷失了,在中國也不習慣,在加國也不習慣,最後尴尬無比。所以,既然知道這裏不是我的地兒,就走的幹幹脆脆吧。

  文化差異,重要程度遠超種族差異,文化才是人的根本,決定了我們的行爲模式,文化的最基本載體,是且僅是語言文字。

4 則留言:

  1. 回覆
    1. 你看我這裡衫褲減價減到咁勁, 就知道係乜事了.

      皆因為搵錢唔容易囉. 好多人美化左歐美生活, 只是一個不靠福利過活的人, 就要附出很多很多的努力了.

      刪除
  2. 在香港又嚷著離去的移民熱念的今天… Joseph 仍興"回流" 之念!可以想像外國生活也十分不易、亦不是概念中好的棲所!!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在香港又嚷著離去的移民熱念的今天… Joseph 仍興"回流" 之念!可以想像外國生活也十分不易、亦不是概念中好的棲所!!

    回覆刪除